中国古代儿童服饰变迁,儿童节古风宝宝大作战

2022/7/31 9:32:31    来源:互联网    作者:少儿模特摘录    点击数:911
分享到: 更多
中国古代儿童服饰变迁,儿童节古风宝宝大作战

~带你一起看看古时候的儿童生活~

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,又称“戏婴图”,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。因为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,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,所以画面丰富,形态有趣。

《婴戏货郎图》

宋 苏汉臣 《婴戏图》

古代看到新玩具手舞足蹈的儿童与现今如出一辙,他们也时常闹学堂、逃学放风筝、摘花斗草……天真烂漫、充满旺盛的好奇心的儿童从不曾变过。

《冬日戏婴图》

中国很早已有绘画婴孩的传统,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,宋代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,使之成为中国绘画中极受欢迎的画类。

《百子图》中的布鞋和长命锁

古代服饰以汉服为主,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,被统称为汉服。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,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。

《货郎图》

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,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——汉服体系。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。

《长春百子图》

古代的婴儿多戴“虎头帽”,唐代的壁画中,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物件,据学者考证,虎头帽是模仿佛教中护法天王头戴虎头帽的形象,用来镇邪祛恶,从而保证小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
时至今日,戴虎头帽这一传统在中华大地上依然十分流行。

《长春百子图》

风帽,这种帽子因为设计的特别像观音头上的装饰物,所以,又名观音兜。 这种帽子最早出现于汉代,至明清时期,这种帽子一直风行于儿童之间。

古代儿童颈部有一个经常用的东西,称为“围涎”,围涎一般为圆形或者方形,戴在脖子上,后部开口可以系住,它的实际用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围帕。

在给儿童做装饰品或者衣服上绣纹彩时:老虎,一般是代表着祛除灾祸,。鲤鱼,“鲤鱼跃龙门”,莲花,一是取莲花纯洁、圣洁之性。还有的,就是麒麟、福禄寿三星、二十四孝等神话历史等相关的形象。

《灌佛戏婴图轴》

从秦到清,有一种衣服十分流行,称为“裲[liǎng]裆”,跟我们的背心差不多,裲裆一般是前胸与后背各一块布片,冬天穿可以在两块布中间缝上棉花。到清代,马甲开始流行,民间又称“坎肩”。

《百子图》

此外肚兜。肚兜主要的用处是用来保护小孩的肚子不受凉风影响,它在脖子处一个绳子来固定,腰部也用布带固定。在夏季,肚兜可以直接外穿。

古代还流行百家衣这一衣服,古代由于医疗卫生条件不好,且受佛教思想的影响,为了保佑儿童健康成长,家长便向诸家来讨求布块,为儿童做成特定的百家衣。

中国古人一般着装为“上衣下裳”,儿童也不例外,古代儿童的裤子一般包括:长裤、短裤、开裆裤。其中最有特色的开裆裤。时至今日依然沿用。

古代儿童鞋子大多为布鞋。中国古人是穿鞋不穿靴,靴子被认为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衣服,到了明朝晚期,穿靴子的风气已经十分流行,靴子一般为软底,鞋面上绣有花纹。

小儿诗(节选)

唐 路德延

情态任天然,桃红两颊鲜。

乍行人共看,初语客多怜。

臂膊肥如瓠,肌肤软胜绵。

长头才覆额,分角渐垂肩。

散诞无尘虑,逍遥占地仙。
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,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”;

戏谑如“一叶渔船两小童,收篙停棹坐船中。

怪生无雨都张伞,不是遮头是使风”;

安静如“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
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”。

如今我们看到的儿童服饰,甚至是大人服饰,无非最常见的两种,一种是唐装,有着盛唐时期特有的融融华贵之风,不管颜色还是花纹无不透露出盛唐的风气。

另一种就是改良汉服系列,从最早时期的服饰演化而来。影视剧中的服饰大多都已经偏离了原有的时代特色, 已经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样式。

其实从各代画家的画稿中可以看出,古代儿童的服饰还是很单一的,受限于工艺和技术,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华美。

不过现在汉服的改良,越来越适合日常穿着打扮,随着古典文化的流行,相信以后大街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汉服出现,快点选一款唯美的汉服,给家里的宝宝换上吧,我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该有一套自己的汉服!